当前位置:首页 > 新技术推广

平阴县小麦智能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

发布日期:2025.09.01 转载自:农业信息化 浏览次数:41

摘要:小麦作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为提升小麦产量,现代农业技术不断创新,其中智能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备受瞩目,该技术通过智能化灌溉与精准施肥的有机结合,显著提高了小麦种植的效率与产量,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该文以平阴县为例,深入探讨了智能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小麦种植中的实际应用,包括设备构建与技术实施等细节,旨在为类似地区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小麦种植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麦;智能喷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


  1

智能喷灌与控制系统


1.1   智能喷灌系统的全面布局与高效运行

平阴县作为小麦的重要种植区域,近年来积极推进智能喷灌系统的应用,在这片辽阔的麦田之中,智能喷灌设备已形成了完善的布局,这些先进的设备搭载了高精度传感器,能够持续、精确地监测土壤的湿度、温度以及周边的气候条件,为小麦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撑。

传感器作为智能喷灌系统的感知核心,其精确性至关重要,敏锐地捕捉着土壤湿度的细微变化,监测着温度对小麦生长周期的影响,并实时反馈气候状况,为灌溉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借助无线传输技术,这些关键数据被迅速、准确地传送至智能控制平台,为后续灌溉操作的精准执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1.2   灌溉用水的大幅节约显著提升

智能控制平台作为整个喷灌系统的智慧大脑,其强大的运算能力和决策准确性是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该平台根据预设的灌溉策略以及实时接收的传感器数据,能智能调节喷灌设备的运行状态。智能化的管理模式,保证了小麦在最适宜的时间内获得恰到好处的水分滋养,更实现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显著提升。据详细统计,自平阴县采用小麦智能喷灌技术以来,灌溉用水量已实现了显著的降低,具体而言,在相同的种植面积和生长周期内,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智能喷灌技术使得用水量减少了大约25%。以平阴县玫瑰镇沿黄区域具有代表性的小麦种植区为例,以往每季小麦灌溉的需水量大约为100万吨,然而在应用了智能喷灌技术之后,这一数字锐减至约75万吨,这一显著变革有效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紧张的状况,更为小麦种植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2

田地监控系统


2.1   麦田环境的实时监控与数据的高效上传

田地监控系统作为智能喷灌技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平阴县小麦种植区同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系统通过在麦田中精心布置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站等尖端设备,实现了对土壤状态和气候条件的实时、全面监控,这些设备能够持续不断收集关键数据,并通过高效稳定的传输网络,将数据实时上传至云平台进行处理。云平台作为数据存储和分析的枢纽,其强大的计算能力确保了海量数据能够得到迅速而准确的处理,农户仅需通过手机上的专用APP,便能随时随地查看麦田的实时状况,包括土壤湿度、温度以及气候等详尽信息一应俱全,这种远程管理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农户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小麦的健康生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2   病虫害及时发现率的显著提升

田地监控系统的另一突出优势在于其对病虫害的敏锐察觉能力,通过持续监控麦田的生长状况,系统能迅速捕捉到病虫害发生的早期迹象,一旦检测到异常情况,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提醒农户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据可靠统计数据显示,在平阴县应用田地监控系统之后,病虫害的发现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以某个小麦生长季节为例,在未引入监控系统之前,病虫害导致的损失约占小麦总产量的5%;然而,应用了监控系统之后,这一损失比例降低到2%以下[2]。具体而言,某次蚜虫爆发的紧急情况下,监控系统在虫害发生的早期阶段就准确捕捉到了异常信号,使农户能够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有效防治,避免了更大的经济损失,这一显著改进充分证明了田地监控系统在提升小麦种植效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3

自动化喷灌与控制系统设计


3.1   自动化喷灌系统的精细化构建

在平阴县小麦种植的现代化进程中,自动化喷灌系统的设计显得尤为关键,这一系统并非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根据地方独特的气候特点、土壤状况以及小麦的生长习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定制化设计,采纳了模块化设计的先进理念,将整套系统划分为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及控制执行四大核心部分,每一部分都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数据采集是整套系统的感知前端,负责实时捕捉麦田中的土壤湿度、土壤温度以及微气候等关键信息,这些信息是制定灌溉策略的基础。数据传输模块则像是系统的神经网络,运用无线传输技术,高效稳定地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到数据处理模块[3]。数据处理模块是整套系统的大脑,运用高性能计算机算法对接收到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并结合小麦的生长需求及当前环境状况,智能地生成个性化的灌溉方案。最终,控制执行模块将这些方案转化为实际的灌溉动作,确保每一滴水都能精准地滋润到小麦的根部。

3.2   灌溉效率与人力成本的双向优化

这套自动化喷灌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效果,与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它的灌溉效率提升了约40%。换句话说,在同样的时间内,该系统能覆盖的麦田面积是传统方式的1.4倍,这确保了每一片小麦都能在最需要的时候得到充足的水分。不仅如此,自动化喷灌系统的引入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力成本,过去,灌溉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而现在,仅需少数人员就能完成对整个系统的监控和维护。这种改变不仅让农户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小麦的病虫害防治、肥料施用等其他重要环节。

  4

新技术推广实施中的问题与挑战及应对策略


4.1   技术适配与维护难题

当地农田情况复杂,土壤质地在不同区域有较大差别,从黏土到砂土都有分布,且地形也多种多样,既有平坦的平原,也有地势起伏大的山区,以玫瑰镇的山区农田为例,现有的智能喷灌设备在应对这种地形时,很难保证喷灌均匀度,导致部分区域灌溉不足,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而部分区域又出现灌溉过量,造成水资源浪费。随着使用时间增加,设备维护也成为一大难题。智能喷灌设备常出现传感器老化、喷头堵塞等状况。东阿镇某种植合作社就曾因喷头堵塞,致使一大片小麦灌溉不均,影响了收成,而且,这类设备维修技术要求高,平阴县当地缺乏专业维修人员,一旦设备故障,维修周期长,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对产量造成严重影响。需强化技术研发与本地化适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改良智能喷灌设备。针对山区地形,研发能调节角度、流量的喷头,以确保喷灌均匀,建立设备维护培训体系,定期对当地农户和技术人员开展设备维护培训,提高他们排查和维修故障的能力。

4.2   成本投入与收益考量

智能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前期投入成本较高,涵盖设备采购、安装调试以及网络搭建等费用,对于平阴县部分经济条件有限的农户和小型种植合作社而言,这是沉重的负担。洪范池镇的一些农户表示,虽然明白新技术的优势,但一次性拿出大量资金购买设备,心里很不踏实,而且,新技术应用效果短期内难以充分体现,农户担忧投入与收益不成正比。

为解决成本问题,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补贴资金,按一定比例补贴采用该技术的农户和合作社的设备购置费用,减轻他们前期投入压力,金融机构也可推出低息贷款产品,为农户和合作社提供支持。

4.3   农民接受度与技术培训

平阴县许多农户长期依赖传统种植方式,对新技术认知不足且存在畏难情绪,接受度较低,习惯凭借多年经验判断小麦生长需求,对智能化设备依赖度不高,担心操作复杂难以掌握,在孝直镇的一些村庄,超过半数农户表示对智能喷灌设备操作感到困惑。

针对这一情况,要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与宣传引导,通过举办现场示范会、技术讲座等活动,让农户亲身体验新技术优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为农户提供一对一设备操作培训,确保他们熟练掌握智能喷灌系统和监控系统使用方法。

  5

结语


小麦智能喷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在平阴县的应用效果显著,该技术集智能喷灌、田地实时监控与自动化控制于一体,为小麦种植带来了精细化管理和高效生产的创新变革。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推动了平阴县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更彰显了智慧农业对于提升生产效率和促进绿色发展的深远影响,通过科技力量的加持,相信小麦智能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将持续发挥优势,助力平阴县乃至更广泛地区的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挖掘农业生产潜力,为构建现代化、可持续的农业体系贡献力量。


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