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9月的秋日下,记者走进陕西省洋县朱鹮保护区,水草丰美、绿树成荫,低沉而急促的啁啾声不绝于耳。
在宽敞的繁育笼内,成双成对的朱鹮依偎着彼此,交错着尖喙嬉戏;在野化驯养网笼内,一只只朱鹮时而漫步、时而飞舞,悠然自得地嬉戏、理羽、觅食;而在网笼外的葱茏林间,一台台高清摄像头忠实地捕捉到闪掠而过的朱红“倩影”,一块块定位芯片实时将朱鹮的位置回传……这便是汉中洋县,一片坐落于秦岭南麓、独属于朱鹮的小小“乐土”。
陕西省洋县朱鹮保护区
作为中国的南北“分界线”,秦岭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不仅使其成为了一道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更是多种珍稀动物繁衍生息的摇篮。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尤为特殊,与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并称为“秦岭四宝”。
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朱鹮保护区”)人工繁育中心饲养专家刘义告诉记者:“20世纪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朱鹮都被认为是已经灭绝的物种,直到1981年,全球仅剩的最后7只野生朱鹮才在秦岭南麓的陕西洋县被发现。”
“人工孵化、人工繁育、野化训练、放归野外,在这样一套成熟的繁育流程下,朱鹮保护已经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成绩。”刘义向记者表示,“自启动朱鹮人工孵化工作以来,保护区已成功繁育朱鹮400余只,其中,今年就成功繁育朱鹮58只,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朱鹮复壮的成功,离不开5G技术日益深化的应用与赋能。在汉中朱鹮保护局的一面大屏上,正播放着朱鹮夜宿地的实时监控画面,在监控周围,则环绕着一个个不断跳动的数字和图表。这是陕西移动与汉中朱鹮保护局合作建设的5G 野生朱鹮监测分析平台,通过物联网设备和AI超脑,能够实现对栖居地朱鹮数量、种群分布等关键信息的监测统计和生存环境的大数据分析。
陕西移动建设的5G 野生朱鹮监测分析平台
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投入使用以来,这一平台已为朱鹮的保护与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2018年,野生朱鹮种群的数量仍在濒危线上徘徊,要实现朱鹮复壮,除抢救性的人工繁育外,对朱鹮栖居地的环境进行改善同样迫在眉睫。”陕西移动项目负责人张桓表示。基于此,“鹮田一分”项目火速落地,计划在朱鹮活动区大规模修复农田,在每一亩稻田中留出一分田作为朱鹮的觅食区域,并与陕西移动合作搭建“鹮田一分”监测平台,通过“互联网专线 监控”的模式,实现稻田觅食区的视频监控与统一管理。
据介绍,“鹮田一分”项目落地后,已累计修复农田超500亩,野生朱鹮种群数量更是突破2800只。缓解了朱鹮濒危的“燃眉之急”,当前,朱鹮保护工作的重心开始向研究方面倾斜,“量身定制”的5G、AI与云计算能力开始大展拳脚。
“为辅助我们与朱鹮保护站联合开展的朱鹮种群研究和夜宿地习性研究,我们在洋县的两个大型朱鹮夜宿地架设了多台野保相机、高清云台、高清球机等设备,配合鸟类识别算法与AI超脑,能够实现对鸟类的远程检测、分类、抓拍,不仅能够推进研究进程,还能根据大数据分析朱鹮面临的威胁,提出有效的保护对策。”张桓告诉记者。
记者获悉,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朱鹮的数量已超过万只,其中,有6000余只栖息在陕西汉中境内。
然而,“1万只”并不是朱鹮复壮工作的终点,汉中洋县将继续坚持因地制宜,与朱鹮共同发展。“当前,我们正与朱鹮保护局共同研发‘朱鹮轨迹大数据’项目,旨在通过与北斗技术的结合,实时对朱鹮进行追踪定位。未来,我们要实现对野生朱鹮‘空天地一体’的监测,在为朱鹮数据库建设提供基础数据的同时,进一步推动朱鹮保护的发展。”张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