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快讯
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中共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着力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一、深刻认识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人类经济形态的又一次飞跃。当前,数字技术正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智能化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能否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实现产业体系的智能化转型,事关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的产业核心竞争力。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有利于开辟发展新赛道,培育壮大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催生出一大批新技术新业态新应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够带动对传统产业的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持续拓展信息化、数字化的深度,引领产业体系优化升级。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图为2023年7月4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雷甸镇一家工程机械公司的智能工厂内,工人在赶制塔机回转机构。 人民图片 谢尚国/摄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能够有效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一方面,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有效融合,能够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经营主体深度合作、各类模式业态跨界发展,促进供需对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展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活力;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场景下,算力、算法和数据将促进产业全要素的互联互通,打破产业、地域限制,打通堵点卡点,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畅通经济循环。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应有之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我国正进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叠加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将有力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锚定数字智能变革方向,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当今时代,世界经济正在向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世界各国纷纷加强前瞻性战略布局。面对数字化潮流,必须把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充分发挥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叠加优势,积极抢占制高点,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
二、准确把握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融合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广泛、技术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和光纤网络,建成5G基站超过305万个,在用数据中心算力总规模超每秒19700亿亿次浮点运算(197EFLOPS),移动通信实现从“3G突破”到“4G同步”再到“5G引领”的跨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规模化应用效应不断显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加快增长,全国软件业务收入从2012年2.5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10.8万亿元,年均增速达15.8%,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2万亿元。
融合程度持续拓展深化。截至2023年6月,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60.1%、78.3%,较10年前分别提升33.1和26.4个百分点。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40个,工业互联网应用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数字技术应用从辅助环节向核心环节拓展,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各地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石化、印染、家电等领域智能制造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完善。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数字化转型、企业数据管理等政策文件接续发布,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安全保护等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初步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化步伐加快,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不断深化。
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同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产业大而不强,一些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国际竞争力不高,数字技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仍有待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潜力尚未有效激活,数字化发展治理体系亟待健全。
三、科学判断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新形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呈现诸多新特点、新趋势。
数字技术进入加速创新的爆发期。数字技术加快系统创新和智能引领的重大变革,从基础理论、底层架构、系统设计等呈现全链条突破,代际跃迁不断加速。5G、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加快交叉融合、迭代创新,网络连接从人人互联、万物互联迈向泛在连接,培育形成诸多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通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颠覆性前沿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围绕“数据 算力 算法”的技术集成创新持续加快,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供更多动力源泉。
5月26日,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幕。图为参观者在博览会展馆内与智能机器人互动。 人民图片 何晓璇/摄
数字技术与千行百业融合向纵深拓展。数字技术加速向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渗透、深度融合,融合重点正从消费服务领域转向生产制造领域,地位作用正从辅助手段转向创新发展引擎,促进各类资源要素的网络化泛在互联、服务化弹性供给、平台化高效分配,推动发展方式、产业模式、企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有关数据显示,数字化改造使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2%,资源综合利用率平均提升22%,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运营成本平均下降19%,产品不良率平均下降24%。
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价值日益彰显。数据在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同时,加速线上线下、生产生活、国内国际全面贯通,促进精准供给,激发新兴需求,重塑经济模式,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乘数作用不断凸显,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生产要素,为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数据的爆发增长、海量汇集以及数据共享、开放、流通、应用步伐加快,各类经营主体更加重视以数据驱动发展,着力提升数据管理能力和开发利用水平,释放数据中蕴藏的巨大价值。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领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加强战略布局,加大对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数字供应链等融合领域发展的政策支持,并抢夺数字领域技术标准、经贸规则制定的主导权。欧盟出台《数据治理法案》、《数字市场法案》等法律,利用隐私和数据保护、反垄断、数字税等手段维护“数字主权”。
四、多措并举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命脉所在,数字经济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阵地。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战略谋划,完善思路举措,不断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应用。这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石。顺应技术演进方向,加速构建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基础设施。优化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布局,深入实施“千兆城市”建设行动,加快5G、千兆光网、移动物联网、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等规模部署,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应用场景深度覆盖,引导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部署绿色智能的数据与计算设施,支持以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为特征的新型数据中心建设,构建“云边端”协同、“算存运”融合的一体化算力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完善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应用体系和安全体系,探索新的应用场景和运营模式,加快“5G 工业互联网”规模应用,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