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技术推广

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我区首家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工业园区

发布日期:2014.01.14 转载自:内蒙工信厅 浏览次数:26014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按照“转方式、转职能、转作风”的要求,结合自治区经信委“大调研、大落实、大总结”活动,即日起开设“贯彻‘8337’发展思路 聚焦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持续健康发展”专栏。围绕建设清洁能源输出、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四大基地,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这个主题,集中宣传报道我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好思路、好举措,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典型带动作用,促进全区工业经济创新发展,提质增效。

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2年国务院首批核准的53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一家以稀土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2011年被自治区列入“双百亿工程”千亿园区培育计划。经过培育建设,2013年预计营业收入达到1450亿元,成为自治区首家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工业园区。

包头稀土高新区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创新引领、多业并进、统筹发展,实施“九大战略重点工程”,即稀土产业发展工程、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工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程、金融商务区建设工程、城中村改造工程、小白河综合开发工程、210国道以东综合开发工程、滨河新区核心区建设工程,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促进了主导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稀土产业面向高端应用,引导国内外稀土产业链高端环节向园区转移,推动产业结构由原材料型企业为主向稀土新材料和终端应用企业为主转变。以包头韵升强磁、包钢磁材、天和磁材等12家企业为依托的稀土永磁产业链,以稀奥科、包头三德、博通、鑫普等5家企业为依托的稀土储氢产业链,以罗地亚、天骄清美、新源稀土、新世纪等12家企业为依托的稀土抛光产业链,以炜林纳、宏博特、京瑞为依托的稀土催化助剂产业链,以宇帆科技、长河科技等企业为依托的稀土有色合金产业链和以天彩稀土、东辉照明等企业为依托的稀土发光产业链六条稀土新材料产业链已经形成。2013年预计完成营业收入270亿元,下降4.3%。

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以北方股份、阿特拉斯、金沃重力等重点汽车装备企业为龙头,积极引进相关配套企业。截至目前,协作配套企业近90户,产品配套率达到30%左右。北方股份非公路矿用车牢牢占据了国内75%以上的市场份额,国外市场拓展到47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预计完成营业收入281亿元,增长13.3%。

风电产业以南车电机、汇全风电、金海科技、天顺风电、泰胜风能、亿力新能源等企业为代表,入园风电设备制造企业8家,南车电机已形成700台风力发电整机生产规模并已具备生产2.5MW风力发电机能力;天顺塔筒、泰胜风能、亿力新能源3家企业已经形成风电塔筒产能800套,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风电塔筒制造基地。2013年预计完成营业收入25亿元,增长7.4%。

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以包头希望铝业铝电一体化项目、希望铝合金公司铝型材项目、成功铝业铝加工项目为依托,煤-电-电解铝-铝及铝合金板带箔、煤-电-电解铝-铝及铝合金棒材、型材、煤-电-粉煤灰-新型建材等循环产业链条已经形成;以华鼎铜业为依托,粗铜—电解铜—铜深加工(铜杆、铜丝)产业链已经形成。2013年预计完成营业收入225亿元,增长15.3%。

高新技术产业依托大学科技园、软件园、留创园等现有创新创业平台,集聚创新发展要素,激活研发主体活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入区稀土、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高新技术企业49家,占自治区的27%;企业研发中心49个,其中国家级3个、自治区级17个;知识产权试点企业50家,专利总数2000多项。2013年,49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完成营业收入686亿元,增长10%。

稀土高新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就业68947人,创造产值809亿元,上缴税金53.34亿元,实现了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的深度融合,基础设施投入与产生税收、就业的良性互动,为我区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树立了典范。


线
·